新闻资讯
依托于政策支持与技术革新,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。中汽协发布数据显示,2022年1-6月,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66.1万辆和260万辆,同比均增长1.2倍,市场占有率达到21.6%。
与此同时,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建设被纳入新基建后,国家重视程度加大,在政策指导作用下,充换电行业实现了快速推进。而将充电模式和换电模式的优势结合,也将成为解决新能源汽车补能问题的关键。
1
基础设施 建设加速
2012年以来,各部门积极出台相关政策促进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在各领域的建设,工信部、发改委、住建部等部门,以及各地政府相继推出支持充电桩建设的指导政策。此后,我国充电桩基础设施建设进入高速发展阶段。
中国充电联盟数据显示,2022年1-6月,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130.1万台,桩车增量比为1:2,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基本满足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。
而在充电设施大规模建设的同时,也带来了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,云计算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新技术、新模式开始在充电桩建设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。
2020年,换电站首次作为“新基建”的重要组成部分,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,行业内掀起一股“换电风”,换电站建设如火如荼,换电模式也逐渐被行业认可。
目前,换电设施建设同样取得显著成效。中国充电联盟数据显示,截至2022年6月,联盟内成员单位总计上报换电站1582座。省级行政区域内所拥有的换电站数量前十的分别为北京市、广东省、浙江省、江苏省、上海市、山东省、四川省、河北省、福建省、湖北省。换电运营商主要有蔚来、奥动新能源和杭州伯坦,分别运营着1024座、450座和108座换电站。
在新基建的推进下,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。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,大幅改善了新能源汽车在使用过程中的便利性。从某种程度上而言,这也成为了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长的重要支撑力量。
2
充换电模式 各有千秋
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两种补能方式,充电模式和换电模式谁更符合发展趋势,始终是热议的焦点。
去年,特斯拉全球副总裁陶琳表示,换电模式主要适用于公共交通和运营车辆,特斯拉坚信充电才是大规模民用最好的补能方式。蔚来汽车公关总监马麟回应表示,蔚来补能体系的出发点是通过“可充可换可升级”的补能体系为用户提供全场景补能方式,保障用户全生命周期的利益。
当然,仅从目前来看,充电模式的布局规模明显更加广泛,并且其具备的慢充和快充两种方式,也解决了不同场景下,用户对于充电的不同需求。
其中,慢充方式具备了充电成本低、安装成本低、延长电池使用寿命等优点,只是充电时间较长。用户可以在不急需用车时,对车辆进行充电。
在快充方式中,充电时间得到大幅缩短,用户可以在急需用车时使用。只是在快充方式下,对充电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并且长时间快充对电池寿命会有一定影响。
在换电模式下,换电站可以对电池进行均衡、优化,保证电池一致性,可有效延长电池寿命,并且换电车型多采用车电分离、电池租赁模式,用户也无需担心电池寿命消耗。此外,换电模式还具有车辆单次换电时长更短、用户购车时无需承担电池费用等优势。不过,换电模式也并非十全十美。换电站建设成本高、兼容性差,是换电模式的短板。
对此,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副秘书长王子冬表示,换电模式既符合推动电动汽车模式创新的要求,又能解决纯电动汽车在普及过程中的难点问题。虽然换电并非完美无缺,但它确实能够解决一些原来充电解决不了的问题。
3
充换结合 实现共存共赢
事实上,换电模式和充电模式不是“零和游戏”。对于两种模式如何发展,王子冬表示,换电模式可以先从公共领域车辆开始,如出租车、网约车、物流车、公交车、清扫车等,待取得经验后再向私家车领域渗透。
清华大学教授陈全世也表示,目前私家车辆要做换电很难,品牌车型不同、电压制式不同,电池也不同,而出租公司、公交公司、运输公司的营运车辆都是统一设计。
2021年,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印发《关于启动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》,决定启动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工作。其中指出,鼓励公共领域率先试点。
而根据相关数据,自第333批新车公告中出现换电车型的名称后,至第346批新车公告,共有16家乘用车企业的22个换电车型品牌。其中,大部分品牌的换电产品均以租赁为主。
新能源汽车补能体系并非是充电模式和换电模式二选一,充电和换电都有各自最佳的应用场景,在公共交通、运输等细分领域,换电模式的好处和发展前景毋庸置疑,而在私人消费领域,充电或具备条件的换电都有较大的发展空间。
来源 | 新能源汽车报